钱穆先生观点:
《国史大纲》,书中讲庄子和孔子是一个时代的人(春秋),老子是和荀子、韩非一个时代的人(战国)。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
1. 孔子、老子谁先谁后还不确定。
2. 有没有老子这个人还不确定。
3. 《老子》的作者是不是老子还不确定。
郭店出土楚墓竹简(1998年出版)http://www.bamboosilk.org/guodian.htm
简体版:http://tieba.baidu.com/p/1624650044
引申阅读:老子晚于孔子 —今本《道德经》也是一部“先秦哲学思想简史”
http://www.kong.org.cn/bbs2/a/a.asp?b=21&id=97149
除非以后能挖到春秋晚期的《老子》的本子。而且注意周太史儋、老莱子、老聃李耳的年代并不能跟《老子》成书的年代划等号,即使证明这些人早于孔子也不能证明《老子》一书早于孔子。
郭店楚墓年代是战国中晚期,只可以排除掉了老在庄后这一派的观点(也是钱穆的观点)。战国中晚期的楚地文献《太一生水》《恒先》一类道家文献对《老子》思想已经有了较大的发挥和拓展,从思想流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的过程推断,那么《老子》应当可以推至战国中期之前。
二,楚简与通行版略比较:
道可道。。。楚简中没有。
楚竹简《老子》中:“绝智弃辩,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虑,民复孝慈”
通行版:“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三,悟性辩证思维: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矣。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塞翁失马的故事
否极泰来
曾国藩 求阙斋 小人求全 君子求缺
曾国藩在写给儿子的家书中曾这样提到“..吾不敢求全也,小人则时时求全,全者既得,而吝与凶随之矣,众人常缺,而一人常全,天道屈伸之故,岂若是不公平?..”
四,道的解释:
海德格尔比喻:一块敞开的林中空地,照亮的与隐藏的同时敞开。
http://web.ntpu.edu.tw/~shlai/phil/book-daocha&high/information.pdf
究竟什麼是理性、精神、意義、邏各斯,什麼是這些語詞本來想要本真地要說出的東西。如果我們讓這個名稱回返到它未被說出的狀態Ungepochenes),並使此一「讓其回返」成以可能;
五,领悟体验:
墨迹测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