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星期日

论语网课第五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缧,黑索;紲,挛也,所以拘罪人。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南宫括,字子容。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宓不齐,字子贱,少孔子四十九岁。

《新序•杂事篇二》曰:鲁君使宓子贱为单父宰,子贱辞去,因请借善书二人,使书宪书教品,鲁君与之。至单父,使书,子贱从旁引其肘。书丑则怒之;欲好书,则又引之。书者患之,请辞而去。归,以告鲁君。鲁君曰:“子贱苦吾扰之,使不得施其善政也。”乃命有司无得擅征发单父,单父之化大治。故孔子曰:“君子哉子贱!鲁无君子者,斯安取斯?”美其德也。

《说苑•政理篇》曰:孔子弟子有孔蔑者,与宓子贱皆仕。孔子往过孔蔑,闻之曰:“自子之仕者,何得?何亡?”孔蔑曰:“自吾仕者,未有所得而有所亡者三;曰:王事若袭,学焉得习?以是学不得明也。所亡者一也。俸禄少,粥不足及亲戚,亲戚益疏矣。所亡者二也。公事多急,不得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疏矣。所亡者三也。”孔子不说,而复往见子贱,曰:“自子之仕,何得?何亡?”子贱曰:“自吾之仕,未有所亡,而所得者三;始诵之文,今履而行之,是学日益明也。所得者一也。俸禄虽少,粥得及亲戚,是以亲戚益亲也。所得者二也。公事虽急,夜勤吊死视病,是以朋友益亲也。所得者三也。”孔子谓子贱曰:“君子哉若人!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礼记•明堂位篇》曰:有虞氏之两敦,夏后氏之四琏,殷之六瑚,周之八簋。郑注云:皆黍稷器。

方曰簠,圆曰簋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任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佞,口才。

“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一则说:学业未精,不能取信于人;

一则说:鲁君未能信誉臣;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欤)?”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子罕篇》曰: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汉书•地理志》曰:玄菟、乐浪,皆朝鲜、貊、句骊蛮夷。殷道衰,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子为婢。欲自价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取无所仇。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

《说文解字•羊部》曰:羌,西戎羊种也。从羊儿,羊亦声。南方蛮闽,从虫。北方狄,从犬。东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种也。西南人僬侥,从人,盖在坤地,颇有顺理之性。唯东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寿,有君子不死之国。孔子曰:“道不行,欲居九夷,乘桴浮于海。”有以也。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止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熟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驺忌子见三月而受相印。淳于髡见之曰:“善说哉!髡有愚志,愿陈诸前。”驺忌子曰:“谨受教。”淳于髡曰:“得全全昌,失全全亡。”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毋离前。”
淳于髡曰:“狶膏棘轴,所以为滑也,然而不能运方穿。”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事左右。”
淳于髡曰:“弓胶昔幹,所以为合也,然而不能傅合疏罅。”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自附于万民。”
淳于髡曰:“狐裘虽敝,不可补以黄狗之皮。”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择君子,毋杂小人其间。”
淳于髡曰:“大车不较,不能载其常任;琴瑟不较,不能成其五音。”驺忌子曰:“谨受令,请谨修法律而督奸吏。”
淳于髡说毕,趋出,至门,而面其仆曰:“是人者,吾语之微言五,其应我若响之应声,是人必封不久矣。”居期年,封以下邳,号曰成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df931a0102vrb4.html

赐也闻一以知二。

  《学而篇》曰: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述而篇》曰: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礼记•檀弓上篇》曰:夫昼居于内,问其疾可也;夜居于外,吊之可也。故君子非有大故,不宿于外;非致齐也,非疾也,不昼夜居于内。

《大戴礼记·五帝德》第六十二:“孔子曰:‘吾欲以颜色取人,於灭明耶改之;吾欲以语言取人,於予邪改之;吾欲以容貌取人,於师耶改之.’

孔子说:“我想要凭容貌来判断人,到灭明这里才知道改正;我想要凭言语来判断人,到宰予这里才知道改正;我想要凭长相来判断人,到颛孙师这里才知道改正.”
直译就应该是这样,至于澹台灭明和颛孙师哪个更丑,到谁那里孔子才一改以貌取人的毛病的,我也不知,反正颜色和容貌古汉语中是一个意思.
1、澹(tan,音潭)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鲁国人.拜孔子为师时,孔子见他长相丑陋,认为没多大才能.子游做武城宰时,孔子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人才了吗?”子游说:“有位叫澹台灭明的,做事从不走小路捷径投机取巧,如果没有公事他从不到我屋里来.后来,澹台灭明往南游学到吴地(即楚国,后老死在楚国).跟从他学习的有三百多人,他有一套教学管理制度,影响甚大,是当时儒家在南方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才干和品德传遍了各诸侯国.孔子听到这些消息感慨地说:“我凭语言判断的,看错了宰予;凭长相判断人,看错了子羽”.
2、宰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宰予昼寝,被孔子骂作“朽木”和“粪土之墙”.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说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
3、颛孙师,姓颛孙,名师,字子张.春秋末陈国阳城(今河南登封)人.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虽学干禄,未尝从政,以教授终.孔子死后,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他生活上不拘小节,不讲究外观礼仪,不追求衣冠整洁美观,相传容貌较为丑陋.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汉书•孙宝传》曰:征为京兆尹,故吏侯文以刚直不苟合,常称疾不肯仕。宝以恩礼请文,欲为布衣友,日设酒食,妻子相对。文求受署为掾,进见如宾礼。数月,以立秋日,署文东部督邮。入见,敕曰:“今日鹰隼始击,当顺天气,取奸恶,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文昂曰:“无其人,不敢空受职。”宝曰:“谁也?”文曰:“霸陵杜稚季。”宝曰:“其次?”文曰:“豺狼横道,不宜复问狐狸。”宝默然。稚季者,大侠,与卫尉淳于长大鸿胪萧育等皆厚善。宝前失车骑将军,与红阳侯有隙,自恐见危。时淳于长方贵幸,友宝,宝亦欲附之。始视事而长以稚季托宝,故宝穷,无以复应文。文怪宝气索,知其有故,因曰:“明府素著威名,今不敢取稚季,当且阖勿有所问。如此竞岁,吏民未敢诬明府也。即度稚季而谴它事,众口哗,终身自堕。”宝曰:“受教。”《毋将隆传》曰: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位在中土。”本中谒者令史立、侍御史丁玄自典考之,但与隆连名奏事。史立时为中太仆,丁玄,泰山太守,及尚书令赵昌谮郑崇者为河内太守,皆免官,徙合浦。赞曰:“孔子曰:吾未见刚者。以数子之名迹,然毋将于冀州,孙宝桡于定陵,(淳于长封定陵侯。)况俗人乎?”

http://so.gushiwen.org/guwen/bfanyi_2451.aspx?WebShieldDRSessionVerify=HsI6UmdJbpG87Xa5yhzk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卫灵公篇》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礼记•中庸篇》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礼记•杂记下篇》曰: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逸周书•谥法篇》曰:勤学好问曰文。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曰:郑伯赏入陈之功。三月甲寅朔,享子展,赐之先路三命之服,先八邑。赐子产次路再命之服,先六邑。子产辞邑。曰:“自上以下,隆杀以两,礼也。臣之位在四,且子展之功也,臣不敢及赏礼,请辞邑。”公固与之,乃受三邑。公孙挥曰:“子产其将知政矣,让不失礼。”


  又《襄公三十一年》曰:郑人游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乎?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然明曰:“蔑也今而后知吾子之信可事也。小人实不才,若果行此,其郑国实赖之,岂唯二三臣。”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

《左传•昭公十二年》曰:郑简公卒,将为葬除,及游氏之庙,将毁焉。子大叔使其除徒执用以立,而无庸毁。曰:“子产过女,而问何故不毁,乃曰:‘不忍庙也。诺。将毁矣。’”即如是,子产乃使辟之。司墓之室有当道者,毁之,则朝而;弗毁,则日中而。子大叔请毁之。曰:“无若诸侯之宾何?”子产曰:“诸侯之宾能来会吾丧,岂惮日中!无损于宾而民不害,何故不为?”遂弗毁,日中而葬。君子谓子产于是乎知礼,礼,无毁人以自成也。





 三月,郑简公去世了。将要为安葬而清除道路上的障碍。到达游氏的祖庙,准备拆毁它。子太叔让他手下清道的人拿着工具站着,暂时不要去拆,说:“子产经过你们这里,如果问你们为什么不拆,就说:‘不忍毁掉祖庙啊。对,准备拆了。’”这样一番以后,子产就让清道的人避开游氏的祖庙。管理坟墓的人的房屋,有位于当路的。拆了它,就可以在早晨下葬,不拆,就要到中午才能下葬。子太叔请求拆了它,说:“不拆,把各国的宾客怎么办?”子产说:“各国的宾客能够前来参加我国的丧礼,难道会担心迟到中午?对宾客没有损害,只要百姓不遭危害,为什么不做?”于是就不拆,到中午下葬。君子认为:“子产在这件事情上懂得礼。礼,没有毁坏别人而成全了自己的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H3CYF6PzzM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张耳陈余传》

萧朱结绶,王贡弹冠

《后汉书•王丹传》曰:丹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中山,白丹欲往奔慰,结侣将行,丹怒而挞之,令寄缣以祠焉。或问其故,丹曰;“交道之难,未易言也。世称管鲍,次则王贡,张、陈凶其终,萧、朱隙其末。故知全之者鲜矣。”时人服其言。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曰:晋人复卫侯,甯武子与卫人盟于宛濮。曰:“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不有居者,谁守社稷?不有行者,谁牧圉?不协之故,用昭乞盟于尔大神,以诱天衷。自今日以往,既盟之后,行者无保其力,居者无惧其罪,有渝此盟,以相及也,明神先君是纠是殛。”国人闻此盟也,而后不贰。

《僖公二十八年》曰:卫侯与元讼,卫侯不胜。执卫侯,归之于京师,诸深室。甯子职纳橐焉。


《僖公三十年》曰:晋侯使医衍卫侯,甯俞(武子名俞)货医,使薄其,不死。


子在陈,曰:“归与(欤)!归与(欤)!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牧皮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子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人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慝矣。”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阮籍:为青白眼,见凡俗之士,以白眼对之

杜甫《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