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2日星期日

泰伯第八

泰伯三让天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voWRnI_PA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zn7yA5y8x8

绞,刺也,讥刺他人

故旧,老朋友

偷,偷薄,薄情

人君富贵不忘旧友,则下民效之,而不薄情与人也。

暴,急躁;慢,怠慢;动容貌,内为容,外为貌,形容容貌有当。

颜,眉目之间;色,见于面也。

辞,谓言语;气,谓鼻息出入;

君子有威仪,则人不敢怠慢,庄严,则人不敢欺骗,言辞有诚,则人不敢粗鄙违背。

子夏言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则温,其言也厉。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笾





校,报复,见侵犯而不计较。

122义 200杨树达


小旻


旻天疾威,敷于下土。谋犹回遹,何日斯沮?谋臧不从,不臧覆用。我视谋犹,亦孔之邛。
  潝潝訿訿,亦孔之哀。谋之其臧,则具是违。谋之不臧,则具是依。我视谋犹,伊于胡厎。
  我龟既厌,不我告犹。谋夫孔多,是用不集。发言盈庭,谁敢执其咎?如匪行迈谋,是用不得于道。
  哀哉为犹,匪先民是程,匪大犹是经。维迩言是听,维迩言是争。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不敢暴虎,不敢冯河。人知其一,莫知其他。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0ab7f446cc.aspx
译文鉴赏

好问:文王智而好问,故圣;武王勇而好问,故胜;

君子不羞学,不羞问。

管仲、隰(xi2)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实与虚

人如器皿,虚则物注,满则止。

韩诗外传:

子路:人之善我,我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曰:人善我,我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矣;颜渊:人善我,我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子各持所议,问与夫子,孔子对曰:由之所言,蛮貊之言也;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属之言也。


六尺之孤,六尺,少年,未成年人。


诸侯封地百里


寄百里之命
后汉书·耿恭传(视频)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jQcdgj1q8I/

http://www.cnd.org/HXWK/author/XIA-Zengmin/kd071217-3.gb.html

清末内地诗人至此,多有诗文咏叹此景:

  耿公井

  萧雄

  疏勒城中古井深,飞泉千载表忠忱。一亭稳护冰渊鉴,大树长流蔽蒂阴。(《西疆杂述诗》)

  望耿公台

  梁寒操

  三千载属中华地,都籍先贤血汗来。传烈难志超与勇,祗今唯有耿公台。(《西行乱唱》

临大节不可夺志



京剧:赵氏孤儿 老程婴提笔泪难忍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piWsAS5unA/


弘毅:

弘,大也,毅,强而能决断也。


死而后已:

《韓詩外傳》八 孔子燕居,子貢攝齊而前曰:「弟子事夫子有年矣,才竭而智罷,振於學問,不敢複進,請一休焉。」孔子曰:「賜也欲焉休乎?」曰:「賜欲休於事君。」孔子曰:「《詩》雲:『夙夜匪懈,以事一人。』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事父母。」孔子曰:「《詩》雲:『孝子不匱,永錫爾類。』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事兄弟。」孔子曰:「《詩》雲:『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為之若此,其不易也,如之何其休也!」曰:「賜欲休於耕田。」孔子曰:「《詩》雲:『晝爾於茅,宵爾索抃,亟其乘屋,其始播百穀。』為之若此,其不易也,若之何其休也!」子貢曰:「君子亦有休乎?」孔子曰:「闔棺兮乃止播兮,不知其時之易遷兮。此之謂君子所休也。」

子貢之倦是心倦,此亦是一種心病。契爾克伽德(Kierkegaard)有「病至於死」之說。此病是一種虛無、怖慄之感,忽然墮於虛無之深淵,任何精神價值的事業掛搭不上。但是此種「病」可因信仰而得救。此就是因信仰而從虛無之深淵裡縱跳出來。從喪失一切而獲得一切。此是基督教之形態。子貢之倦,其背後「存在之感受」不可得而詳。願息事君,願息事親,願息妻子,願息朋友,願息乎耕:此即示任何精神價值的事業皆掛搭不上,生命倦弛而脫節。孔子指點以事君難,事親難,妻子難,朋友難,耕難,皆不可息。此所謂「難」,是德業之鄭重,須有「仁者其言也訒」、「仁者先難而後獲」、「剛毅木訥近仁」的「肫肫其仁」之精神以赴之,焉可息而已哉?孔子說難是鄭重以勉之。不是沮喪以畏之。此是順德業之價值性而為一箭雙鵰之表詮:既肯定了德業之鄭重,復指點了其「於穆不已」之仁體。仁體呈露自無難而自能不息。故孔子不厭不倦是仁者精神,是「肫肫其仁」之表示。其生命純是一「於穆不已」之仁體。故吾人即由此不厭不倦契悟仁體,契悟孔子所說之「仁」。孔子之生命純是一「於穆不已」之仁體,故能淵淵其淵,浩浩其天,取得無限而永恆之意義,轉而為一有無限性之存在,而為大聖也。孔子對子貢只是根據其仁體而如此如此說,實亦除此並無妙法。而子貢便言下覺悟曰:「大我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休焉。」其覺悟只是理之當然之解悟乎?抑真能恢復其不息而順適條暢其生命乎?如只是解悟理之當然,則其心倦仍未治愈也。如真能恢復其不息,則非其病不深,即是上上根器。子貢亦不可及也。子貢心倦背後之「病至於死」之「存在的感受」究如何,不可得而詳。故「病至於死」之嚴重尚不能由此對話全幅暴露出。契爾克伽德於此言之可謂切矣。但吾在此不想說契氏的感受以及其表示其感受之觀念。吾想藉文殊問疾,以作更進一層的表露。 《五十自述》牟宗三

曾子寝疾,病,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童子曰:“华而睆(huan)。大夫之箦与?”卜也!”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斯季孙只赐也。我未之能易也。元,起,易箦。”自此始也。曾子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举扶而易之,反席未安而没。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吕氏春秋•乐成篇》曰:禹之决洪水也,民聚瓦砾。事已成,功已立,为万世利。禹之所见者远也,而民莫之知。故民不可与虑化举始,而可以乐成功。孔子始用于鲁,鲁人诵之曰:“裘而,投之无戾,而袭,投之无邮。”用三年,男子行乎涂右,女子行乎涂左,财物之遗者,民莫之举。大智之用,固难逾也。子产始治郑,使田有封洫,都鄙有服。民相与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赋之;我有衣冠,而子产贮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后三年;民又诵之曰:“我有田畴,而子产殖之;我有子弟,而子产诲之。子产若死,其使谁嗣之?”使郑简、鲁哀当民之诽讹也而因弗遂用,则国必无功矣,子产、孔子必无能矣。舟车之始见也,三世然后安之,夫开善岂易哉。

注解:https://books.google.co.jp/books?id=kmkzrGJhiGEC&pg=PT88&lpg=PT88&dq=%E5%AD%94%E5%AD%90%E5%A7%8B%E7%94%A8%E4%BA%8E%E9%B2%81%EF%BC%8C%E9%B2%81%E4%BA%BA%E8%AF%B5%E4%B9%8B%E6%9B%B0%EF%BC%9A%E2%80%9C%E8%A3%98%E8%80%8C&source=bl&ots=pwuzk_xgWw&sig=6OyLshZud6p4TXDRDawJ2EULJHc&hl=en&sa=X&ved=0ahUKEwjkvOv4tvfMAhWRNpQKHflAB2oQ6AEIGzAA#v=onepage&q&f=false


说苑-政理篇》曰:齐桓公谓管仲曰:“吾欲举事于国,昭然如日月,无愚夫愚妇皆曰善,可乎?”仲对曰:“夫短绠不可以汲深井,知鲜不可以语圣人之言。慧士可以辨物,智士可与辨无方,圣人可与辨神明。夫圣人之所为,非众人之所及也。是故民不可稍而掌也;可并而牧也。众不可户说也,可举而示也。


好勇疾贫:

好勇而疾恨自己贫贱的人必将为乱。

疾大恶亦为乱。

骄吝:

就算才华像周公,如果骄吝,也不足为观。

义123 杨207




乐成: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宪问篇》曰: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孟子•离娄上篇》曰:位卑而言高,罪也。



侵官者,不在其位而谋其政也。辩证经权

  《韩非子•二柄篇》曰:昔者韩昭侯醉而寝,典冠者见君之寒也,故加衣于君之上。觉寝而说,问左右曰:“谁加衣者?”左右对曰:“典冠。”君曰:“兼罪典衣与典冠。”其罪典衣,以为失其事也;其罪典冠,以为越其职也。非不恶寒也,以为侵官之害甚于寒。故明主之畜臣,臣不得越官而有功,不得陈言而不当。越官则死,不当则罪。

晋献公在位时,城东郊村民祖朝上书献公说:“我是东郊村民祖朝,想听听关于国家政策的讨论。”献公派人出去告诉他说:“高官大吏已考虑好了,老百姓还管什么政策!”祖朝回答说:“大王就没有听说过古代将领桓司马,早晨朝见君主,起行迟了,驾车的催马赶路,骖乘也催马赶路,驾车的用肘触及骖乘说:‘你为什么越过本分?为什么从旁喝马催车?’骖乘说:‘该催的时候就得催,这是我的事,你应该掌好你的缰绳就是了。你如果掌不好缰绳,假使马突然惊骇,就会轧伤路上行人。如果遇上强大的敌人,下车奋战,到尸首堆中厮杀本来就是我的事,难道你能放开缰绳下车帮助我吗?迟到了灾祸亦会降临到我
头上,对此我有深重的忧虑,我哪能不催马赶路呢?’现在大王说‘高官大吏已考虑好了,老百姓还管什么政策’,假如大官们在朝中决策一旦有失当之处,像我这样的百姓,哪能不惨死于中原的土地之上呢?这灾祸亦会降临到我身上,我对此亦有深重的忧虑,我哪能不关心国家的决策呢?”献公正式召见了他,和他谈了三天,他再也没有可担忧的了。于是决定以祖朝为老师。

狂,狂妄。直,爽直;此处不宜释作正直。侗,音同,幼稚无知。愿,谨慎老实。悾,音空,悾悾为无能义;

庄子 山水篇 侗乎其无识

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因献公立骊姬之子奚齐为嗣,为避骊姬谗害出逃至梁(今陕西韩城南)。前651年献公死后,大夫里克杀奚齐。他以割晋河西八城为约,使秦发兵护送他入晋即位。归立后,杀晋大夫里克及其党。背约不割许秦之地。晋惠公四年,晋饥,乞籴于秦,秦粮船自雍至绛相继,称“泛舟之役”。五年,秦饥,乞籴于晋,公辞之。六年(前645)九月,率晋军与秦穆公战于韩原(今山西河津、万荣间),兵败被俘。由于其姊穆姬(秦穆公夫人)的斡旋,得免一死。是年十一月,在答应入子为质和割让河西八城后,被秦放归。十三年病重,次年九月死。其子圉继立,是为晋怀公。

“狂”就是豪迈慷慨,心地坦然,交朋友,不对就是不对,说了他,他并不恨你,这类的典型为狂。“狷”,毫不苟取,不义之财一点都不要,不合理的事情绝不做,很保守,个性独立而很有道德修养为狷。孔子认为假使没有君子之人,那么狂与狷这两种也不错。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学要熟,不熟则容易忘记

焕,明也。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五人为禹、稷、契、皋陶、伯益

  《孟子•滕文公上篇》曰: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后稷教民稼樯,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掌管刑法)为己忧。是故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契 火

刑法


 大禹与伯益

 后稷





乱臣,乱,理也。治也。

武王說:『他有治理國事的賢士十人:周公旦,召公奭(shi4),太公望、畢公高、榮夷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文母。』







召公奭曾辅助武王克殷,被封于燕(今河北北部),都城在蓟(今北京),但并未前往,由长子克前往就任。而他自己留在召国(今陕西歧山西南)。

召公奭是周初活跃时间最长的政治家,历经文武成康四世,周成王时,位列三公,担任太保的职务,他和周公旦把周朝一分为二,陕东(今河南省陕县以东)由周公管理为东伯侯,陕西由召公奭管理为西伯侯。他多半在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朝廷理政,治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

传说召公奭曾在一棵甘棠树下办公听讼,后世思其人而敬其树。《诗经·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说。”就是描述这个故事,也留下“甘棠遗爱”的成语典故。

毕公,姬姓,名高,是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1]  [2]  [3]  ,周武王姬发的异母弟弟。周文王死后,因毕公的长兄伯邑考早逝,故由毕公的次兄周武王继任其位。周武王继位后,毕公担任辅佐周武王之职。







唐虞,尧舜号

吾无间然矣:间,挑剔。然,代词,这样,那样,指禹所做的事情。矣,语助词。
菲:微,薄。
而致孝乎鬼神:而,连词,转折。致,致力。乎,介词。
恶(e四声)衣服:不好的衣服。
黻(fu二声)冕:黻,祭祀时穿的衣服。冕,祭祀时戴的帽子。
卑:低矮。
洫(xu四声):田间水道。





孔子说:禹,我没有挑剔的地方啊!他自己饮食很少,却把好的食物向鬼神尽孝;自己平时穿不好的衣服,却在祭祀时穿戴着华美的衣服和帽子;自己住着低矮的宫室,却尽力兴修水利,疏通沟洫。禹,我没有挑剔他的地方啊。

孔子是在借着赞美禹的所作所为,来讽刺和警醒当今的统治者,背后表现出对社会现状的不满和失望。


2016年5月19日星期四

论语网课第四篇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人之所居也。居于仁者之里是善也。

《荀子 劝学》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约,久困则为非

《中庸》: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仁者爱憎分明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康德 何谓启蒙》“其自己的理性之公开运用”,我是指某人以学者身份面对读者世界的全体公众就其理性所作的运用。而他在某一个委任的公共职位或职务上可能就其理性所作的运用,我称之为私自的运用。

如果一位军官的长官命令他做某件事时,他在服勤时间大声挑剔此项命令之适当或有利与否,这将是极有害的事情,他必须服从。但是按理他不能被禁止以学者的身份对军务中的错误作评论,且向公众提出这些评论,以供裁断。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恶,恶行也。

平庸的恶 阿伦特
道德是什么?某某某是一个很有道德的人,是在评价那个人的个人品质,因此现代意义上的道德更多地与个人品性和素质相关,而与政治没有多大关联。其实在古希腊,个人的道德(美德、德行)只有在公共领域(政治空间)才有可能呈现,换句话说就是道德和政治是紧密相关的。


阿伦特划分“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对应家庭、家务(经济)、专制,同时为个人进入公共领域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而公共领域对应城邦、政治、平等,是个人形成和展示个人优秀品质(德性)的空间:节制、勇敢、正义、友爱、慷慨等等。私人领域是无价值的,私人(private)即来源于贫乏(privation),相反,公共领域是古希腊人“人之为人”的可能性空间。由此可以看出,个人的道德(德性)主要在政治中呈现,道德存在于政治之中。

“平庸的恶”如何根治?

阿伦特看到了现代人的无思想性——丧失判断善恶是非的能力——是一种很可悲同时又是一种很可怕的症状,如何根治这种“现代病”成为阿伦特晚年回归哲学思辨的重要问题。她把人的精神生活分为思维、意志、判断三个部分,认为“无思想”不是说人没有一般的思维能力,而是指没有判断是非善恶的判断能力,因此她认为必须提高人的判断力,沉思生活和行动生活的两分:判断力是横跨这两个领域的能力。


路径依赖理论
有人将5只猴子放在一只笼子里,并在笼子中间吊上一串香蕉,只要有猴子伸手去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教训所有的猴子,直到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动手。 然后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这里的“规矩”,竟又伸出上肢去拿香蕉,结果触怒了原来笼子里的4只猴子,于是它们代替人执行惩罚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试验人员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的,但没有一只猴子再敢去碰香蕉。起初,猴子怕受到“株连”,不允许其他猴子去碰香蕉,这是合理的。但后来人和高压水都不再介入,而新来的猴子却固守着“不许拿香蕉”的制度不变,这就是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效应。

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你不能轻易走出去。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比于是,颠沛必于是。”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皇疏》“尚,犹加胜也。言若好仁者,则为德之上无复德可加胜此也。言既能恶于不仁而身不与亲狎,则不仁者不得以非理不仁之事加陵仁者之身也。”



奥古斯丁 完美的恨 恨罪而爱罪人
神是不喜悦恶事的神,恶人不能与神同居,狂傲人不能站在神跟前。凡作孽的,都是神所憎恶的,说谎的,神必灭绝。

耶和华憎恨恶人,他要向恶人布满罗网、烈火、硫磺、热风。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之人矣。”

若耕夫不能耕乃是其失,若不能书,则非耕者之失。不能求备一人。非类而责,则不仁矣。



《韩非子 说林上》
乐羊为魏将而攻中山,其子在中山,中山之君烹其子而遗之羹。乐羊坐于幕下而啜之,尽一杯。文侯谓堵师赞曰:“乐羊以我故而食其子之肉。”答曰:“其子而食之,且谁不食?”乐羊罢中山,文侯赏其功而疑其心。孟孙猎得鹿,使秦西巴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秦西巴弗忍而与之。孟孙至而求鹿,答曰:“余弗忍而与其母。”孟孙大怒,逐之。居三月,复召以为其子传。其御曰:“曩将罪之,今召以为子传,何也?”孟孙曰:“夫不忍鹿,又且忍吾子乎?”故曰:“巧诈不如拙诚:”乐羊以有功见疑,秦西巴以有罪益信。、

观其过知仁与不仁,子路、秦巴西,过而仁者;乐羊,过而不仁。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新序 杂事第一》
楚共王有疾,召令尹曰:“常侍莞苏与我处,常忠我以道,正我以义,吾与处不安也,不见不思也。虽然,吾有得也,其功不细,必厚爵之。申侯伯与处,常纵恣吾,吾所乐者,劝吾为之;吾所好者,先吾服之。吾与处欢乐之,不见戚戚。虽然,吾终无得也,其过不细,必前遣之。”令尹曰:“诺。”


  明日,王薨。令尹即拜莞苏为上卿,而逐申侯伯出之境。曾子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言反其本性,共王之谓也。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于以开后嗣,觉来世,犹愈没世不寤者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无志之人,未足与议。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适,敌,仇敌;莫,贪慕。

君子与人无有厚薄,唯仁义是亲也。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怀德,怀安;怀土;重迁;君子安于有德之事;小人不贵德,安于乡土;君子者,人君也。小人者,下民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风吹草偃。

怀刑,安于法;怀惠,恩惠
君子安于法则,小人安于小恩小惠;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每事依利而行则多怨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礼记 经解篇》
礼之於正国也,犹衡之於轻重也,绳墨之於曲直也,规矩之於方圜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圜。君子审礼,不可诬以奸诈。是故隆礼由礼,谓之有方之士。不隆礼,不由礼,谓之无方之民。敬让之道也。故以奉宗庙则敬;以入朝廷则贵贱有位;以处室家则父子亲,兄弟和;以处乡里则长幼有序。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礼。”此之谓也。

《礼记 曲礼》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礼,不妄说人,不辞费。礼,不逾节,不侵侮,不好狎。修身践言,谓之善行。行修言道,礼之质也。礼闻取于人,不闻取人。礼闻来学,不闻往教。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位,爵位;

《魏志•文帝传》注引《献帝传》曰:魏王令曰:世之所不足者,道义也;所有余者,苟安也。常人之性,贱所不足,贵所有余。故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荀子•非十二子篇》曰:君子能为可贵,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大戴礼记•曾子制言上篇》曰:弟子无曰不知我也!鄙夫鄙妇相会于墙阴,可谓密矣。明日则或扬其言矣。故士执仁与义而明,行之未笃故也,胡为其莫之闻也?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礼记•中庸篇》曰: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卫灵公篇》曰: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荀子•法行篇》曰: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說:「君子有三個方面要心存寬厚:有君主不能忠心奉事,有部屬卻隨意地使喚,這不是寬厚之人;對父母不能力盡孝道,有孩子卻要求他回報恩德,這也不寬厚;有兄長不能夠尊敬,有弟弟卻要求他順從自己,同樣不寬厚。一個人能明白忠於君、孝於親、悌於兄,是寬厚的根本,則可以端正自己了。」

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消极自由:免于。。。。的自由。

谁统治我?谁告诉我是什么不是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积极自由:我能做。。。。的自由。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尽心上篇》曰:孟子曰: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舜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跖之徒也。欲知舜与跖之分,无他,利与义之间也。

《汉书•董仲舒传》曰:仲舒对策曰:皇皇求财利常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

《淮南子•缪称篇》曰:君子非义无以生,失义则失其所以生。小人非嗜欲无以活,失嗜欲则失其所以活。故君子惧失义,小人惧失利。


《理想国》第二卷中,格劳孔列出了三种善:(1)仅为其自身的善,(2)为其自身也为其结果的善,(3)仅为其结果的善,然后他问苏格拉底,他以为正义属于哪一种善。苏格拉底的回答是,正义是属于第二种善,也是最好的一种,即既是因为它本身,也是因为它的结果。但格劳孔马上指出,一般人却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做正义的事是因为这能给他们带来利益。至于正义本身,他们是害怕并回避的。正义是出于追求各自利益的人的协商而成的。如果不正义能不被发现因而免受惩罚,人们都会做不义之事来为自己谋利。那些正义者,也往往是因为行正义能给他们带来好名声,而好名声不但能带来利,而且本身也是一种利。他的兄弟阿得曼托斯也谈到,一般家长教育孩子要正义,不是为了正义本身,而是为了正义能带来的好名声,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好处。从古到今,没有一个人真正歌颂正义,谴责不正义,就是肯歌颂正义或谴责不正义,也不外乎是从名声、荣誉、利禄这些方面来说的。①格劳孔和阿得曼托斯兄弟并不赞成他们讲述的一般人对正义的态度,他们是希望苏格拉底能向他们论证正义本身是什么,即正义自身即为善。可是,苏格拉底却承认,他无能为力。②柏拉图显然看到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49884061/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说苑•杂言篇》曰:昔者南瑕子遇程大子,大子为烹鲵鱼。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不食鲵鱼。”程大子曰:“乃君子否?子何事焉?”南瑕子曰:“吾闻:君子上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自进之阶;比于恶,自退之原也。《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吾岂敢自以为君子哉?志向之而已。”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礼记•祭义篇》曰:父母有过,谏而不逆。



《荀子•子道篇》曰:入孝出弟,人之小行也。上顺下笃,人之中行也。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孝子所以不从命有三:从命则亲危,不从命则亲安,孝子不从命,乃衷。从命则亲辱,不从命则亲荣,孝子不从命,乃义。从命则禽兽,不从命则修饰,孝子不从命,乃敬。故可从而不从,是不子也。未可以从而从,是不衷也。明于从不从之义,而能致恭敬忠信端慤以慎行之,则可谓大孝矣。《传》曰:“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此之谓也。故劳苦雕萃而能无失其敬,灾祸患难而能无失其义,则不幸不顺,见恶而能无失其爱,非仁人莫能行。《诗》曰:“孝子不匮”,此之谓也。

又曰: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孔子不对。孔子趋出,以语子贡曰:“乡者君问丘也曰:子从父命,孝乎?臣从君命,贞乎?三问而丘不对。赐以为何如?”子贡曰:“子从父命,孝矣。臣从君命,贞矣。夫子有奚对焉?”孔子曰:“小人哉!赐不识也。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故子从父,奚子孝?臣从君,奚臣贞?审其所以从之之谓孝之谓贞也。”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礼记•曲礼上篇》曰:夫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所游必有常,所习必有业。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礼记•杂记下篇》曰: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约,俭约;

《荀子•王霸篇》曰: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无察乎?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无狂乎?”

所以孔子说:“智者的知识,本来已经很多了,又因为管的事很少,能不明察吗?蠢人的知识,本来已经很少了,又因为管的事很多,能不惑乱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子曰:“君子喻讷于言而敏于行。”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荀子•不苟篇》曰:君子其身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非知也,其势然也。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颜渊篇》曰: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无自辱焉。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

论语网课第三篇

孔子謂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春秋 隐公五年》
公问羽数于众仲。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大夫四,士二。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故自八以下。」公从之。于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孔子对待阳虎的态度,如果用在韩、赵二家就会引起杀身之祸。三桓通过祭祀的怠慢驱逐孔子,已经很够人道了。以孔子和苏格拉底肆无忌惮的行径,在同时代的任何其他地方都会面临更加可怕的下场。

三家者以雍徹。子曰:「『相維辟公,天子

穆穆』,奚取於三家之堂?」

徹食奏雍

祭孔時,樂有六章,分為迎神、初獻、二獻、三獻、撤饌和送神。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

如樂何?」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齊

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礼记 仲尼燕居》

子曰:「师,尔以为必铺几筵,升降酌献酬酢,然后谓之礼乎?尔以为必行缀兆。兴羽龠,作钟鼓,然后谓之乐乎?言而履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以南面而立,夫是以天下太平也。诸侯朝,万物服体,而百官莫敢不承事矣。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

《左传 成公二年》

八月,宋文公卒。始厚葬,用蜃炭,益车马,始用殉。重器备,椁有四阿,棺有翰桧。《左传》


  君子谓:「华元、乐举,于是乎不臣。臣治烦去惑者也,是以伏死而争。今二子者,君生则纵其惑,死又益其侈,是弃君于恶也。何臣之为?」

诗经 周颂 雍

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於荐广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绥予孝子。
宣哲维人,文武维后。燕及皇天,克昌厥后。
绥我眉寿,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

《春秋 公羊传》
楚子围郑夏六月乙卯,晋荀林父帅师及楚子战于邲,晋师败绩。大夫不敌君,此其称名氏以敌楚子何?不与晋而与楚子为礼也。曷为不与晋而与楚子为礼也?庄王伐郑,胜乎皇门,放乎路衢。郑伯肉袒,左执茅旌,右执鸾刀,以逆庄王曰:「寡人无良,边垂之臣,以干天祸,是以使君王沛焉,辱到敝邑。君如矜此丧人,锡之不毛之地,使帅一二耋老而绥焉,请唯君王之命。」庄王曰:「君之不令臣交易为言,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而微至乎此。」庄王亲自手旌,左右□军退舍七里。将军子重谏曰:「南郢之与郑相去数千里,诸大夫死者数人,厮役扈养,死者数百人,今君胜郑而不有,无乃失民臣之力乎?」庄王曰:「古者杅不穿皮不蠹,则不出于四方。是以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要其人而不要其土,告从,不赦不详,吾以不详道民,灾及吾身,何日之有?」既则晋师之救郑者至,曰:「请战。」庄王许诺。将军子重谏曰:「晋,大国也,王师淹病矣,君请勿许也。」庄王曰:「弱者吾威之,强者吾辟之,是以使寡人无以立乎天下?」令之还师而逆晋寇。庄王鼓之,晋师大败,晋众之走者,舟中之指可掬矣。庄王曰:「嘻!吾两君不相好,百姓何罪?」令之还师而佚晋寇。

季氏旅於泰山。子謂冉有曰:「女弗能救與
?」對曰:「不能。」子曰:「嗚呼!曾謂
泰山不如林放乎?」


庪縣:祭山以黄玉,璧,埋于山足曰庪,埋于山上曰縣。

旅,陈列祭品。郑玄注:非常祭



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
,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
絢兮。何為也?」子曰:「繪事后素。」曰
:「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
與言詩矣。」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禘祫:
“郑玄云:‘天子祭圆丘曰禘,祭宗庙大祭亦曰禘。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则毁庙群庙之主于太祖庙,合而祭之。禘则增及百官配食者,审谛而祭之。鲁礼,三年丧毕而祫,明年而禘。圆丘、宗庙大祭俱称禘,祭有两禘明也。’王肃又云:‘天子诸侯皆禘于宗庙,非祭天之祭。郊祀后稷不称禘,宗庙称禘。禘祫一名也,合祭故称祫,禘而审谛之故称禘,非两祭之名。

灌:洒酒以灌地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户之西南角曰奥,尊位,神位。
家人饮食之处曰灶。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监:鉴,视也。

二代:夏殷二代

礼记 檀弓上》
有虞氏瓦棺,始不用薪也。夏后氏堲(ji2)周,殷人棺椁,周人墙置翣(sha4)。周人以殷人之棺椁葬长殇,以夏后氏之堲周葬中殇、下殇,以有虞氏之瓦棺葬无服之殇。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

未成人曰殇。
十六至十九为长殇,十二至十五为中殇,八岁至十一为下殇,七岁已下为无服之殇,生未三月不为殇。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

敬慎之礼也。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马融 曰:“射有五善焉:一曰和志,体和;二曰和容,有容仪;三曰主皮,能中质;四曰和颂,合雅颂;五曰兴儛。

天子有三侯,以熊虎豹皮为之。
《旧唐书·文苑传中·许景先》“今则不然,众官既多,鸣镝乱下,以苟获为利,以偶中为能,素无五善之容,颇失三侯之礼。”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诸侯以月旦告朔于庙。

朔,每月一日始苏也,万物变更也
饩,馈客的生米或牲牢。

告朔: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於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
月朔,每逢初一,便杀一只活羊祭于庙,然后回到朝廷听政。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劣币驱逐良币的时代。
彼时,臣皆谄佞阿党,有尽礼忠君者,讥之。


孔子论诗至于正月之六章,戄然曰:“不逢时之君子,岂不殆哉?从上依世则废道,违上离俗则危身;世不与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则孽也;是以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故贤者不遇时,常恐不终焉。诗曰:‘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此之谓也。”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晏子侍于景公,朝寒,公曰:“请进暖食.”晏子对曰:“婴非君奉馈之臣也,敢辞.”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公曰:”然夫子之于寡人何为者也?“对曰:“婴,社稷之臣也.”公曰:“何谓社稷之臣?”对曰:“夫社稷之臣,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宜;作为辞令,可分布于四方.”自是之后,君不以礼,不见晏子.

《新序 杂事第一》

赵简子上羊肠之阪,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寡人上阪,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其罪何若?”虎会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虎会曰:“身死,妻子又死,若是谓死而又死,君既已闻为人臣而侮其主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何若?”虎会对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辩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辩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简子曰:“善。”乃罢群臣不推车,为士大夫置酒,与群臣饮,以虎会为上客。



臣侍君以忠:

季文子卒。大夫入敛,公在位。宰庀家器为葬备,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君子是以知季文子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晏子使于鲁,比其返也,景公使国人起大台之役,岁寒不已,冻馁之者乡有焉,国人望晏子。
晏子至,已复事,公延坐,饮酒乐,晏子曰:“君若赐臣,臣请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冻水洗我,若之何!太上靡散我,若之何!’”歌终,喟然叹而流涕。公就止之曰:“夫子曷为至此?殆为大台之役夫!寡人将速罢之。”晏子再拜。出而不言,遂如大台,执朴鞭其不务者,曰:“吾细人也,皆有盖庐,以避燥湿,君为壹台而不速成,何为?”国人皆曰:“晏子助天为虐。”
晏子归,未至,而君出令趣罢役,车驰而人趋。仲尼闻之,喟然叹曰:“古之善为人臣者,声名归之君,祸灾归之身,入则切磋其君之不善,出则高誉其君之德义,是以虽事惰君,能使垂衣裳,朝诸侯,不敢伐其功。当此道者,其晏子是耶!”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三归:娶三姓女。妇人嫁曰归。
天子娶妻,三国,每国三人,并本国为十二女
诸侯二国,并本国九女

媵妾婚

《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载:“媵者何?诸侯娶一国而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伺一聘九女。”

塞门:影壁

反坫
坫土筑的平台。互相敬酒后把空酒杯放还在坫上为周代诸侯宴会时的一种礼节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听音乐知其内涵
翕:合
从:纵
纯:美好
皦:音节分明
绎:连续不断





仪封人请见(现),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下以夫子为木铎。”

仪:卫国的一个邑
封人,镇守边界的官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春秋繁露仁义法篇》
君子攻其恶,不攻人之恶。不攻人之恶,仁之宽与!自攻其恶,义之全与!此之谓仁造人,义造我,何以异乎!故自称其恶,谓之情,称人之恶,谓之贼;求诸己,谓之厚,求诸人,谓之薄;自责以备,谓之明,责人以备,谓之惑;是故以自治之节治人,是居上不宽也,以治人之度自治,是为礼不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