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1日星期四

蓼莪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古时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扫坟节、鬼节等。[1]  它与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十月初一的寒衣节,并称为中国三大著名“鬼节”。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春分后十五天为清明 今年4号是清明 一般是4到6号

"Tomb Sweeping festival"或者"Tomb-sweeping Day"

扫墓祭祖

踏青

插柳

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

拔河

放风筝

荡秋千

射柳

蹴鞠(cu4 ju1)



《清明》(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禁忌

先扫墓,

再摆食物,祭品,焚化 修整坟墓

上香,祭酒。再叩头祭拜。彻祭

买花合适菊花 白菊 黄菊适合探望病人,表示长寿的意思

这天宜斋戒

坟墓是先人安居之所,不能跨过坟墓和供品

不能大声喧哗 嬉笑打闹 乱蹦乱跑 不能践踏别人家坟墓,不能品头论足,有亵渎之意。

这样不仅对先人不敬,也会打扰其他阴灵,带来不好运气

谨慎照相,尤其不要把别人家坟墓照进来

不能穿大红大紫衣服

拜祭要先长后幼

不要参加朋友的先人拜祭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
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
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长我育我。

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南山烈烈,飘风发发。
民莫不榖,我独何害。

南山律律,飘风弗弗。
民莫不谷,我独不卒。


 “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词句注释
⑴蓼(lù)蓼:长又大的样子。莪(é):一种草,即莪蒿。李时珍《本草纲目》:“莪抱根丛生,俗谓之抱娘蒿。”
⑵匪:同“非”。伊:是。
⑶劬(qú)劳:与下章“劳瘁”皆劳累之意。
⑷蔚(wèi):一种草,即牡蒿。
⑸瓶:汲水器具。罄(qìng):尽。
⑹罍(léi):盛水器具。
⑺鲜(xiǎn):指寡、孤。民:人。
⑻怙(hù):依靠。
⑼衔恤:含忧。
⑽鞠:养。
⑾拊:通“抚”。畜:通“慉”,喜爱。
⑿顾:顾念。复:返回,指不忍离去。
⒀腹:指怀抱。
⒁昊(hào)天:广大的天。罔:无。极:准则。
⒂烈烈:通“颲颲”,山风大的样子。
⒃飘风:同“飙风”。发发:读如“拨拨”,风声。
⒄谷:善。
⒅律律:同“烈烈”。
⒆弗弗:同“发发”。
⒇卒:终,指养老送终。

詩詞典故:
廢蓼莪 ; 廢蓼莪詩 ; 蓼莪開卷 ; 蓼莪廢耕 ; 王裒(pou2)廢蓼莪 ; 生徒廢蓼莪 ;
1.《晉書》卷八十八〈孝友列傳?王裒〉:裒少立操尚,行己以禮,身長八尺四寸,容貌絕異,音聲清亮,辭氣雅正,博學多能,痛父非命,未嘗西向而坐,示不臣朝廷也。於是隱居教授,三徵七辟皆不就。廬于墓側,旦夕常至墓所拜跪,攀柏悲號,涕淚著樹,樹為之枯。母性畏雷,母沒,每雷,輒到墓曰:「裒在此。」及讀詩至「哀哀父母,生我劬勞」,未嘗不三復流涕,門人受業者並廢蓼莪之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3UjO_Ly5mY


2.《南齊書》卷五十四〈高逸列傳?顧歡〉:顧歡字景怡,吳郡鹽官人也。……母亡,水漿不入口六七日,廬于墓次,遂隱遁不仕。於剡天台山開館聚徒,受業者常近百人。歡早孤,每讀詩至「哀哀父母」。輒執書慟泣,學者由是廢蓼莪篇不復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