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3日星期三

论语(学而)



商人尚鬼,商人文化是巫术文化,国之大事在戎与祀
商人的田猎与战争没啥区别,就像古希腊商业与海盗无法严格区分一样。

人牲:论文 始作俑者 http://www.cl.ntu.edu.tw/files/archive/1299_7808a67c.pdf
(插入甲骨文图片)
商人祭祀和人牲的人种考古资料:http://www.doc88.com/p-9012353607032.html

与阿兹特克人对比(图片)

祭祀秘仪,野合 春社(孔子)
桑林之舞 http://www.igenshan.com/thread-9923-1-1.html
与酒神文化对比 狄俄倪索斯(巴库斯)古希腊酒神(图片萨提尔)
表达对原始事物的爱慕,疯狂而癫痫,透着邪恶和野蛮,而理性文明却需要审慎,需要为后果抑制冲动。

周人在商人压倒性战争劣势中,用玉贿赂商人,博弈出了一种礼仪式战争,吸引了其他部落的归顺。猎人对猎物是不存在底线不底线的,而周人发明出了“正当的失败”,发明出了投降。

“古者,逐奔不过百步,纵绥不过三舍,是以明其礼也。不穷不能而哀怜伤病,是以明其仁也。成列而鼓是以明其信也。争义不争利,是以明其义也。又能舍服,是以明其勇也。知终知始,是以明其智也。六德以时合教,以为民纪之道也,自古之政也。”《礼记· 檀弓下》

周礼铸就各分封国贵族上层文化,无意干涉土著习俗,部落贵族打天下。

国人与野人之分 http://tieba.baidu.com/p/2048418793 庶人没有受教育的权利。
国人百工 享有消极的自由,他们不需要参与国家管理也不需要参战,他们把产物献给领主一部分换取保护。



论语书名释义:鲁论和齐论 毁壁而有古文论语,科斗文。孔安国有传承,注解古论语。郑玄集结三者,何晏集结当时注解再编撰,家法也。

从文献学的角度来看,关于《论语》的注释性著作有四部书最为重要。一是魏何晏等编纂的《论语集解》,它是两汉、三国时期经学家研究《论语》的结晶;二是梁皇侃的《论语义疏》,它囊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家对《论语》的发挥;三是南宋朱熹的《论语集注》,它是两宋时期理学家《论语》精义的荟粹;四是清刘宝楠的《论语正义》,集清代考据学《论语》研究成果之大成。上述四部《论语》注释代表了《论语》研究的四个阶段,同时也代表了四种研究方法,是我们现代研究《论语》基本资料。虽然也有后来者居上,后出注疏吸收前人注释成就的现象,但就这四部书而言,特征鲜明,风格各异,完全可以并行不悖,难以取此舍彼。

引申阅读:
关于皇侃《论语义疏》的整理与研究
http://gj.scu.edu.cn/jiaoliu/luntan/12631250001033.html

论语义疏 日文网站
http://homepage1.nifty.com/chinaclassic/giso/gisotitle.html




学而第一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丽泽兑,君子以朋友讲习。

时,

凡學有三時、一是就人身中爲時、二就年中爲時、三就日中爲時也、一就身中者、凡受學之道、擇時爲先、長則捍格、幼則迷昏、故學記云、發然後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後學、則勤苦而難成、是也、既必須時、故内則云、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八年始教之讓、九年教之數日、十年學書計、十三年學樂、誦詩舞勺、十五年成童舞象、竝是就身中爲時也、二就年中爲時者、夫學隨時氣則受業易入、故王制云、春夏學詩樂、秋冬學書禮、是也、春夏是陽、陽體輕清、詩樂是聲、聲亦輕清、輕清時學輕清之業、則爲易入也、秋冬是陰、陰體重濁、書禮是事、事亦重濁、重濁時學重濁之業、亦易入也、三就日中爲時者、前身中年中二時而所學、竝日日修習不暫廢也、故學記云、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也、今云學而時習之者、而猶因仍也、時是日中之時也、習是修故之稱也、言人不學則已、既學必因仍而修習日夜無替也、之之於所學之業也。

悦乐之学


 孟子谓宋勾践曰:“子好游乎?吾语子游:人知之,亦嚣嚣; 人不知,亦嚣嚣。” 曰:“何如斯可以嚣嚣矣?” 曰:“尊德乐义,则可以嚣嚣矣。故土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穷不失义,故士得己焉;达不离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 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 天下。”

孟子对宋勾践说:“你喜欢游说各国的君主吗?我告诉你游说的态度:别人理解也安详自得;别人不理解也安详自得。”
  宋勾践问:“怎样才能做到安详自得呢?”
  孟子说:“尊崇道德,喜爱仁义,就可以安详自得了。所以士人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显达时不背离道德。穷困时不失去仁义,所以安详自得;显达时不背离道德,所以老百姓不失望。古代的人,得时恩惠施于百姓;不得志时修养自身以显现于世。穷困时独善其身,显达时兼善天下。

2,孝悌为人之本

孟子见孺子落井 程子云:观鸡雏而知仁

孟子曰:“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去是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是也;乐之实,乐斯二者,乐则生矣;生则恶可已也,恶可已,则不知足之蹈之手之舞之。”

全文翻译:
孟子说:“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智的实质是明白这两方面的道理而不背离;礼的实质是在这两方面不失礼节、态度恭敬;乐的实质是乐于做这两方面的事,快乐就产生了;一产生就抑制不住,抑制不住,就会不知不觉地手舞足蹈起来。”

犯上作乱

巧言令色(读史识人)

巧其言语,善其颜色。
巧言乱德

吕氏春秋
案例:子产杀邓析

郑国多相县以书者,子产令无县书,邓析致之。子产令无致书,邓析倚之。令无穷,则邓析应之亦无穷矣。是可不可无辨也。可不可无辨,而以赏罚,其罚愈疾,其乱愈疾。此为国之禁也。故辨而不当理则伪,知而不当理则诈。诈伪之民,先王之所诛也。理也者,是非之宗也。

洧水甚大,郑之富人有溺者,人得其死者。富人请赎之,其人求金甚多。以告邓析,邓析曰:“安之。人必莫之卖矣。” 得死者患之,以告邓析,邓析又答之曰:“安之。此必无所更买矣。”

夫伤忠臣者有似于此也。夫无功不得民,则以其无功不得民伤之;有功得民,则又以其有功得民伤之。人主之无度者,无以知此,岂不悲哉?比干、苌弘以此死,箕子、商容以此穷,周公、召公以此疑,范蠡、子胥以此流,死生存亡安危,从此生矣。

子产治郑,邓析务难之,与民之有狱者约:大狱一衣,小狱襦袴。民之献衣襦袴而学讼者,不可胜数。以非为是,以是为非,是非无度,而可与不可日变。所欲胜因胜,所欲罪因罪。郑国大乱,民口讙哗。子产患之,于是杀邓析而戮之,民心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今世之人,多欲治其国,而莫之诛邓析之类,此所以欲治而愈乱也。

刘晔(ye4)得到明帝宠信亲近,有一次曹叡(rui4)打算攻伐蜀汉,朝臣都说不可以,但刘晔私下却对曹叡说可以;后出去和朝臣又说不可以,因为刘晔的胆识,说时都好像是真心的,曹叡和各大臣都没有怀疑。当时中领军杨暨被明帝宠信,亦敬重刘晔,他是最为反对曹叡伐蜀的大臣,刘晔与杨暨见面时亦有向他说不可攻伐的理由,杨暨于是以为刘晔一定会支持自己。到后来杨暨再和明帝讨论攻伐蜀汉之事,杨暨恳切地进谏反对;明帝指责他是儒生出身,不通军事,杨暨因而搬出既一直反对伐蜀,亦是重臣的刘晔去劝告明帝,但明帝却一直听刘晔说可以攻伐,于是找来与杨暨对质,但召见时刘晔却不发一言。后来刘晔再私下见明帝,刘晔指责明帝不应将伐蜀大计随意告诉其他人,更称怀疑蜀汉已得悉明帝要来攻的情报[3];明帝更是感谢刘晔。后见杨暨又指责他对君主进言过于直率,应要婉转地表达[4];杨暨亦感谢他。有人见到刘晔这样巧妙奉迎这两方面,甚为厌恶,于是向明帝告发,更建议明帝召见刘晔时特地以与自己相反的意见来问他,如果每样他都表示同意,就表示刘晔他是揣摩上意了。后来明帝一试,果然如此,更因始疏远刘晔。刘晔因而发狂,在太和六年(232年)因病改任太中大夫,不久出任大鸿胪。两年后再任太中大夫,及后死去。谥景侯。

巧诈不如拙诚,信矣。

为人谋不忠乎:赵氏孤儿 程婴 公孙杵臼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惮,难也 主,亲也。

韩诗外传南假子曰:夫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


9 慎终追远,民德归矣。

慎终者,丧尽其哀也;追远者,祭尽其敬也;

常人欣新忘旧,信近负远,所以要慎终如始。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子贡问丧,子曰:“敬为上,哀次之,瘠为下。颜色称其情;戚容称其服。”

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敦美润泽谓之温;行犯物谓之良;和从不逆谓之恭;去奢从约谓之俭;推人后己维之让;

夫子推五德以测政风。


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志,在心未行曰志;

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引申阅读:皇侃孝道伦理研究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a15c960102vuho.html


左传 定公四年
管蔡启商,惎(ji4毒害)间王室。王于是乎杀管叔而蔡蔡叔,以车七乘,徒七十人。其子蔡仲,改行帅德,周公举之,以为己卿士。见诸王而命之以蔡,其命书云:『王曰:胡!无若尔考之违王命也。』



有子曰:“礼之用,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之,亦不可行也。”

中庸之道 庸,用也。


有子曰:“近于,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复,覆也。言可反覆。覆验。
因,亲也;所亲者不失其亲
宗,宗敬。
季文子曰:信以行义

尾生抱柱而溺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 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黄侃曰:有道有道徳者也、若學前言之行、心有疑昧、則往就有道徳之人決正之也
http://www.hwjyw.com/jxyd/yjyl/cy/200903/t20090318_27588.shtml 上下其手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苏轼 《荀卿论》选

荀卿者,喜为异说而不让,敢为高论而不顾者也。其言愚人之所惊,小人之所喜也。子思、孟轲,世之所谓贤人君子也。荀卿独曰:“乱天下者,子思、孟轲也。”天下之人,如此其众也;仁人义士,如此其多也。荀卿独曰:“人性恶。桀、纣,性也。尧、舜,伪也。”由是观之,意其为人必也刚愎不逊,而自许太过。彼李斯者,又特甚者耳。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