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豆瓣
http://www.douban.com/note/539629334/
商朝秘密杀伤性武器是高能量宝石和玉器的祭台,殷王权力不是拥有多少武器和人力,而是祭台,观察测量德行的流行。武器只是法器的一部分,弓箭、弹丸也是法器,戈矛的杀伤力取决于施咒的能量。殷人祭司杀害的人牲每天上十个是常有的事,
日日祭,事事祭
战车为常规武器、战马战象非常规
商人祭祀和人牲的人种考古资料:
http://www.doc88.com/p-9012353607032.html
殷商时期的
远东种族结构比现在复杂。许多异族和殷人的差别不仅文化上,而且在体质人类学层面。殷人不难将异类解释为半人半兽的怪物,甚至更接近于魍魉和野兽。
巫术原理类似科学、而非宗教,相信客观程序、而非主观态度决定实验(法术)效果
桑林之舞 http://www.igenshan.com/thread-9923-1-1.html
诗经讲读第80页
狄俄倪索斯的酒神文化:古希腊神 平等,解除束缚,自由创意 灵感等
荷塘的最后一天,表面看上去最重要,其实结局已经注定了。
剪商 典故
《诗经·鲁颂·閟宫》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东汉·郑玄注:「剪,断也。大王自豳徙居岐阳,四方之民咸归往之,于时而有王迹,故云是始断商。」
萨提尔 Tityroi 古希腊神话
Dionysus 狄俄尼索斯
鄂侯 铜矿 周人笼络鄂侯无微不至
海岱在周人的地位相当于南方在战国人眼中,西部于美国人眼中地位,有穷无穷。
齐鲁地位,齐国相当于前线探险家,深入莱夷大后方,做好长期战争准备,减轻后防压力。鲁国是本土诸侯大本营
周灭原因:
“周幽王娶妻于西申,生平王。
王或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于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
圍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平王
及其党羽将政变歪曲为入侵,无疑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角色。
平王弑父遭到了虢公传统派反对,他推举幽王之弟携王,平王逃亡洛邑,虢公出兵平叛,晋国和郑国反攻背后,争斗了11年或21年,弑君者胜而告终。晋人和虢人结成世仇,几次交换他们
在朝廷中的位置。斗争延续到晋献公时代,才以正统派孓遗的毁灭告一段落。(孑孓(jié jué))东方诸侯鲁国之类消极反抗平王,但最后携王死,告终。但成周的威信和仲裁权落入晋郑之手。
国会职能、议程,亦无非各种历史特殊事件积累而成。原始部落积累习俗,个人生活积
累经验,皆无异于此。路径有异,积累自然不同。所谓自发秩序生成,不外乎如是。所谓不
可复制性、不可重复性,亦不外乎如是,无需深文高义。吾人以英人所谓“健全常识”观之,
任何科层制度之文明进步皆有自杀性。路径程序标准化肯定导致大多数个人和特殊经验知识
损害或流失,得之于明者失之于暗。官僚帝国富其宫廷、弱其草野,终至早熟而先衰,拱手
让位于草昧宽简之邦。学府先取知识于经验,终至理论谋杀经验,亦有其自然之理。文明取
秩序于混沌,而混沌始终大于秩序。秩序一旦化为强制,混沌反噬指日可待。蛮族奉天承运,
为混沌之代理人、自由之复辟者,其兴岂曰幸致?
建于公元前2000多年
西周宗法家国同构,早起希腊和罗马的氏族社会都比西周要强,随着旧习的复杂化,西欧发展出多维法学系统,而西周一直停留在血缘家族同构统一,维持稳定的秩序。西周封建为德化国,西欧封建为司法国。
彻头彻尾的理性是德行的解构者。
西周诸侯用夷狄喜欢的珍宝换他们认为低贱的土地,联姻同盟,慢慢变成附庸守卫者。类似威尔士酋长与诺曼骑士的盟约。
后来,随着夷狄汉化,掌握了礼仪和战术,发现自己受骗,然后发起动乱,例如中山国,白狄代表,到了战国还保持儒风被人认为守旧不合时宜而侧目,证明他们已经彻底儒化。
赵氏家族与晋国的历史:窦鸣犊死
http://wenda.tianya.cn/question/0c0d20ba2dc0f1a1


卫国人富有而热情放纵、玩世不恭,他们扮演消费文化输出国,他们开发了怀疑一切和嘲笑一切的天赋,他们不破坏礼法,他们玩弄礼法。宫廷淫乱,大臣跋扈成常态,放在晋国会有一场腥风血雨,而在卫国,是没玩没了的有气无力的收买、毁谤和丑闻。民众也好不到哪里,半羡慕半嘲讽,名士才华抗拒不了禄米。他们用厚禄和戏侮对待孔子,他们很熟悉这套对付名士双管齐下的手段,他们不信有什么不能被收买,他们用这手段打击理想主义者。
《诗经·商颂·长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
《诗经·商颂·殷武》莫敢不来享 莫敢不来王
晋文公,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需要着重讲许多成语典故
晋文公在
城濮之役前夜简选将才,首先考虑“文”的造诣,原因就在于此。从习惯法演化’的自然顺序看,礼仪是战争的副产品,文化是礼仪的副产品。直至春秋末叶,这些德性都从属于同样的阶级身份。如果你懂得怎样选择恰当的场合,引用《诗经》的恰当段落;社会就会认为你肯定知道怎样参加射箭比赛,也不会在决斗中丧失勇气。
将贵族的经验提炼成脱离贵族生活的抽象知识,在子产时期有离经叛道的意思,到了孔子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上升渠道。
人类天然具有自我毁灭的隐秘欲望,因此面包极少受人尊重,兴奋剂经常千金难买。
随着封建体系的崩坏,贵族的修养变成了游士的知识。前者是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只有
高低、没有真伪。后者是脱离个人生活的待售货物,因此职业道德非常重要。优秀贵族的修养首先来自近乎本能的阶级定位,由此而派生了待人接物的最佳竞技状态。经验知识就是最佳状态的自然流溢,犹如罗马元老和英国绅士的德性,犹如妻子对丈夫、骑士对骏马的操纵能力,可以意会不可言传,在纪录和教授当中损失了最重要的部分。赵衰和原贯不需要、或是几乎不需要专业技能,因为勇敢自然会产生慷慨和诚信、骄傲自然会产生仁慈和体贴,外交、竞技、军事、仲裁的优异表现都是这些德性的自然结果。只有生活经验和社会环境的共同演化才能产生良好的贵族修养,书面知识的记诵只会产生笨拙可笑的官吏学究。协调是天真时代朝露未晞的蓓蕾,正确是晚期文明东施效颦的标本。孔子时代的君子是这样一种人,把自己的生活变成了精湛的艺术。他在外交宴会上仿佛偶然地想起《诗经》思乡的诗句,隐喻盟国期待援助的急切心情,巧妙地启动了同侪的灵犀。等到教育专家、礼仪专家、军事专家、行政专家、外交专家各自将原属贵族社会的经验知识抽象化、书面化、大众化以后,文明的艺术就越过了自己的巅峰。这就是所谓的百家出自王官,道术为天下裂。贵族的礼乐肯定是诸子百家的文化星宿海,但这绝不意味着西周设置了后世那种官僚化的教育机构。如果他们有这样的机构,反倒会破坏封建精神,产生不出优质的天然贵族。
子张充当礼仪咨询服务人员,雇主希望他提供高于规格的礼仪,执业人员老实提供,保证正确性,不管合不合适。后来,这些礼仪人员开始欺骗雇主了,只要在同行业间保持底线就行,到了战国,栽赃陷害雇主已经是常态了。
相应的,最先的游士是没落者,后变成了渴望暴发的平民,再变成鸡鸣狗盗的江湖人士。
启蒙在第一阶段、第二阶段产生胜利的幻觉,到了第三阶段陷入穷途末路了。
鲁国和楚国,两者都不愿为了成绩牺牲寿命,儒家比诸子百家更能抵抗早熟早衰的诱惑,所以寿命很长。
齐国的儒家跟阴阳家几乎没区别,因为他可以帮助抵抗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法家,所以得到了儒家欢迎。儒家很早就锁定了托古改制,殷周天命后起之思想想象力丰富,墨家发明了大禹,道家补充了黄帝和南方诸神,法家出现最晚,他非常愉快的接受了所有传统,创造了三皇五帝的浪漫想法。
墨家嘲笑儒家缺乏宗教热忱,儒家可以包容墨家,但反过来不可以。这就是墨家与宋有特殊关系,但不能染指邹鲁的原因,墨家的消失大概是融入了儒家。庄子为真
道家,是楚文化的一种外邦不关己的态度,不染指、不负责。老子是伪道家,是
法家和兵家的支流,马基雅维利的玄学派,三晋名法在郑卫的伏脉,秦晋的附庸。
曲沃代翼,又称为曲沃代晋、曲沃克晋。是春秋时代早期一次晋国长达近70年的内战,最后,晋国的公族曲沃武公攻入了晋都翼城,打败了晋侯缗,取代了晋国的君主,小宗篡夺大宗,成为礼乐崩坏的初始指标事件。
论布拉克顿的王权观念
http://whis.cssn.cn/sjs/sjs_sjgdzgs/201310/t20131025_537410.shtml
福特斯鸠
http://dushu.qiuzao.com/s/shijieshi/LS20080000K5/LS20080000K5063.html
貌似高明的成文法一旦被启用,便走向衰亡,布拉克顿、福特斯鸠、忏悔者爱德华都知道这一点,他们共同发现,立法者除了辑录父老口传的习俗,给民众集体记忆提供副本之外,什么都不能做。他们相信这些古老的传统能够抑制实证主义和机会主义,封闭僭主政治的通道。
后世习于绝对君主的独断,往往将等级君主贬低为权臣手中的傀儡。“
政由宁氏,祭则
寡人。”①其实,等级君主的常规原本就是这样。君侯的职权在于“国之大事”----祭祀与战争。
cato the younger 小加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RXbBUxcBvU
蒙田随笔 论小加图
欧洲民族大迁徙
http://bbs.hupu.com/10578121.html
亚述式迁徙
亚述人创建帝国的方法比起埃及人来要野蛮得多,也更具有破坏性。图特摩斯三世及其继承人满足于将其宗主权强加于被征服国之上。他们允许这些国家在埃及的控制下继续存在。亚述人则将被征服国居民中的精英放逐到亚述领土最偏远的角落,被放逐的人包括技艺高超的工匠、社会及政治统治集团成员。目不识丁的农民留在原地,从其他地方来的被放逐者与他们混居在一起。被征服国过去的领土和疆界均被废除,这些地区重新划分成人为拼凑的、划定边界的新省份,由亚述官员直接统治。设计这一整套严厉的措施是为了离间被征服的各个社区,抹去其居民过去作为独立国家公民的记忆。亚述的这种政策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例如,公元前732年吞并的大马士革和公元前722年吞并的以色列均未能重新复兴,尽管在向亚述称臣之前,这两个叙利亚国家的人民曾均有极强的民族意识——这一点曾生动地表现在他们相互发动的战争中。
眭孟